今年秋季学生返校时间为8月29日(星期日)。根据省、市、校有关工作部署及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将2021年秋季入学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告知如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并遵照执行。
一、查询疫情风险等级地区
请各位同学返校前通过微信扫一扫识别下图小程序码,查询本人在14天内是否曾旅居中高风险地区。

国务院微信客户端疫情风险等级模块查询码
二、学生到校报到条件
根据当前学生所处地域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分为正常来校、暂缓来校、暂不来校三类。如上级单位发布新规定,则按上级规定执行。
(一)身处低风险地区并符合以下情形的学生可正常来校:
1.近14天内身体健康,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10种临床症状,持有“健康绿码”,并在健康申报系统持续申报健康状况。
2.近14天内未接触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3.近14天内无境外旅居史、无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旅居史。
4.未接触过近14天内从境外返回人员。
5.一同居住等密切接触的人员符合上述4个条件。
不能同时符合上述5项条件的,待条件符合后再向学生科申请到校报到。
6.所有外省来(返)梅师生员工,抵梅后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外市返梅师生员工,提倡尽早做一次核酸检测。
学生到校报到申请经批准后,如上述1-5项条件有任意1项发生变化,请及时报告学生科并暂缓到校报到(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753-2518203)。
符合正常来校条件,但因其他特殊原因暂不能按时来校的学生,须向班主任报告,并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暂缓来校:
1.来校前21天内与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一律暂缓来校。有上述情况者须在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指导下完成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和7天居家隔离,期间每日检测体温,不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接触。21天内未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且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须提供当地负责隔离观察单位出具的解除医学观察证明,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来校。
2.来校前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旅居史或与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有密切接触的学生,一律暂缓来校。有上述情况者须完成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内未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须提供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来校。
3.来校前14天内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学生,一律暂缓来校。有上述情况者须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且身体康复后,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来校。
对暂缓来校的学生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分院学生科刘老师(0753-2518203),并保持信息联络,待符合来校条件并经学校批准同意后方可来校。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来校:
1.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或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学生,暂不来校。
2.目前仍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暂不来校,具体来校安排根据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决定。
对暂不来校的学生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分院学生科刘老师(0753-2518203),并保持信息联络,待符合来校条件并经学校批准同意后方可来校。暂不来校的学生实行“一人一档”管理。
三、入学前注意事项
(一)所有学生(仍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除外)开学前14天务必返回居住地(家庭所在地),进行居家观察和健康监测,并持续按要求每天进行健康申报。身处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应服从属地规定,落实封闭、封控管理要求,暂缓返粤返校。
(二)填报个人信息。
按照省、市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相关部署要求,所有学生需在到校报到前14天连续每天在“粤康码”上填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旅居史信息。需家长陪同的,家长需与学生执行同等的防疫要求。

(三)自备个人防护用品
学生到校报到前应自备口罩、洗手液、防护手套、酒精湿巾、体温计(仪)等防疫物品,但严禁带消毒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
四、入学途中的防护
(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水下洗手,或者用免洗洗手液擦拭消毒,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二)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或扶梯,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
(三)若乘坐公共交通时间较短,建议启程前用餐。如路途较远,在用餐前要洗手,并尽量食用自带食物或饮品。
(四)妥善保存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票据信息,详细记录途中乘坐的车次(航班)和座位号,出租车(公交车)车牌号和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便备查。
五、进入校园流程
根据学校防控要求,报到学生统一从正校门进入校园(私家车辆和亲友不得进入校园),其他校门一律不对返校学生开放。进入校园前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核对身份信息
进入校园时,需核对学生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录取通知书)。
(二)查看个人“粤康码”和“行程卡”
进入排队通道时,请用手机打开“粤康码”和“行程卡”,持有绿色健康码及绿色行程卡的学生可正常通行,持有红色、橙色健康码或红色、橙色、黄色行程卡的学生需要到临时隔离点报到。
(三)体温测量
按规定路线,间隔1米以上排队,依次接受红外测温。体温异常者(高于37.3℃)立即从隔离通道进入“复检测区”短暂休整后,再次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复测正常则可进入校园,如复测仍不正常者,需转送发热门诊就诊。
六、校园管理
(一)外出报备制度
按照“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学生返校后原则上不得离校外出。因特殊情况需离开校园者,须经过“班主任--系部书记--学校防控办”逐级审批后方可离校,返校后学生须当面向班主任如实报告出行轨迹和身体状况。离校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二)每日健康监测
实行学生体温自我检测和健康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学校的晨、午、晚检工作要求,每位学生自觉进行体温检测,并如实按学校要求报送。严格落实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和晚点名制度,并按时健康打卡。
(三)宿舍管理
1.严禁夜不归宿、私自调换宿舍。宿舍之间不得串门,楼栋之间不得互访;严禁接受非本宿舍人员探访,严禁留宿非本宿舍人员,谢绝外人来访。
2.每日保持勤通风。宿舍每日至少通风3次,每次达30分钟以上,积极整理好宿舍内务,维持宿舍整洁干净。
(四)膳食管理
注意饮食、饮水安全,尽量不点外卖、不购买无证摊贩食物、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感染秋季流行病、诺如病毒等的情况发生。建议学生分散用餐或错峰用餐,餐前、餐后按规范进行手部清洗。
(五)公共场所管理
参加室外运动时,应选择空旷人少场地,不建议佩戴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要聚集、扎堆。尽量不使用室外器材等设施,如要使用,应做到用前、用后要洗手,做好个人防护。
(六)坚持防控不松懈,尽量少聚集
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势不容松懈,应克服麻痹思想,不能有松劲的心态,尽量减少各类聚集性活动,勤洗手、多通风,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七、应急处理办法
(一)宿舍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1.晨、午、晚检发现体温高于37.3℃或伴有干咳、乏力、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报告给班主任和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指派专人给病例学生戴上学校准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各栋值班室领取),与其保持1米距离引导到粤东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学校防控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后续跟踪处置病例。
2.同宿舍人员必须暂时留在原宿舍,至班主任接到值班人员作出预判解除通知后为止。
3.总务科组织人员对相应的地方进行消杀。
(二)食堂、教学楼等场所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1.发现体温高于37.3℃或伴有干咳、乏力、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报告给班主任和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指派专人给病例学生戴上学校准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务室领取),与其保持1米距离引导到粤东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学校防控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后续跟踪处置病例。
2.其他人员必须暂时留在原地,至管理人员接到值班人员作出预判解除通知后为止。
3.总务科组织人员对相应的地方进行消杀。
八、温馨提示
建议符合条件且没有禁忌症的新生,尽快到居住地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供稿:办公室 审核:杨文强)